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监狱、劳教企业征免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5:08:07  浏览:892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监狱、劳教企业征免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监狱、劳教企业征免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1996]46号

1996-07-25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为支持监狱、劳教事业的发展,经报国务院批准,现对监狱、劳教企业1996年、1997年企业所得税征免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全部产权属于监狱、劳教系统企业,即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劳教局,各省(区、市)监狱管理局、劳教局,各监狱、劳教所以及地市监狱、劳教单位直属的劳改、劳教企业,在1997年底以前,暂免征企业所得税。
  二、对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劳教局,各省(区、市)监狱管理局、劳教局以及地市监狱、劳教单位兴办的不属于监狱、劳教企业性质的其他企业(如为安置本系统家属、子女兴办的服务公司、商店等)仍按规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对监狱、劳教系统所属企业与外系统合资兴办的联营企业,按规定就地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对挂靠监狱、劳教系统但没有产权关系的其他企业,应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
  五、对监狱、劳教系统企业免征的所得税税款,各地财政、税务机关应加强监督,保证将免征税款的资金全部用于发展监狱、劳教事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土地登记的意见

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土地登记的意见

国土资发〔2012〕1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是规范土地登记行为,提高土地登记公信力,保障土地交易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全国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土地登记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不同程度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根据《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土地登记办法》,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划分宗地
  土地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登记。宗地应当依据合法的土地权属来源材料,结合实际使用情况,按照地籍调查程序划定。宗地的地号应当依据宗地代码编制规则编写。
  宗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宗地确需分割、合并或调整边界的,应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同意。
  二、准确界定土地登记用途
  土地登记的用途应当严格依据合法的土地权属来源材料,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二级类填写。根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用地批准文件等,依法批准的用途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级类不对应的,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级类重新确定归属地类,按照新归属地类办理登记,同时在土地证书“记事栏”内标注批准用途。
  三、规范土地出让年限起算时点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年限的起算时点应当依据出让合同的约定确定;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实际交付土地日期确定,实际交付日期以交地确认书确认的时间为准;对违法用地补办出让手续的,以违法用地处理意见确定的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算。
  四、规范储备土地登记
  按照《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储备土地登记的机构应为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隶属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承担本行政辖区内土地储备工作的事业单位。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其他单位申请储备土地登记的,不予受理。
  土地储备机构申请登记土地的,应当提交土地登记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资料、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政府批准的储备计划、批准纳入储备的文件、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材料。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对产权清晰、申请资料齐全的储备土地,可办理登记,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储备土地登记的使用权类型统一确定为“其他(政府储备)”,登记的用途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能够细化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级类的,应当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级类填写。未确定规划用途的,不予登记。
  五、规范土地抵押登记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取得《金融许可证》的金融机构、经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等可以作为放贷人申请土地抵押登记。
  以部分宗地申请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不予受理。规划用于社会公益设施的储备土地,不得办理抵押登记。为第三方提供担保的储备土地不得办理抵押登记。
  六、进一步明晰有关超面积宅基地登记政策
  对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登记发证,应按照批准面积填写使用权面积。实际占用面积超过批准面积的,可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批准的面积,宗地图按实际占用范围绘制,能确定超占范围的,要在宗地图上用虚线标注超占部分。
  七、严格土地登记统一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的法定主体,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政府派出机构一律不得登记发证。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明确由地籍业务部门统一负责各类土地登记工作。
  八、依法审查土地登记申请资料
  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应当如实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物权法》、《土地登记办法》等法律、规章要求,对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进行合理审慎审查。
  九、建立土地登记会审制度
  土地登记审查过程中涉及土地用途、出让年限起算时点无法准确界定的,土地登记人员认为上级作出的有关土地登记的决定或命令与国家土地登记有关规定不相符的,以及其他超出地籍业务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提请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领导召集相关业务部门进行集体会审。各部门要协作配合,立足职能,认真审查,形成书面意见。
  十、建立健全土地登记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推进土地登记信息化建设
  土地登记档案资料应当由土地登记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不得在各业务部门、土地管理所分散保管。土地登记资料以宗地为单位组卷,土地登记簿应专门管理。已建立电子登记簿的,要同时保留纸质登记簿,并签字盖章。要建立健全土地登记资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安全保管、提供利用等制度。各地要在地籍数据库的基础上,建成以土地登记和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地籍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通过日常土地变更登记,实时更新地籍数据库,切实做到在线监管。加快全国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建设,拓展土地登记信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土地监管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十一、严格执行土地登记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未取得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土地登记上岗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从事土地权属审核和登记审查工作。土地登记审批表中的“审查人”与“负责人”,在签发审查意见时应当填写土地登记上岗资格证号。各地要加强土地登记持证上岗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土地登记从业人员的素质。
  十二、完善土地登记代理制度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快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建设,促进地方行业协会的建立发展,真正发挥土地登记代理制度的作用。地籍业务部门要加强对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的业务指导。
  十三、完善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切实推进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工作,丰富查询方式,规范查询程序,明确查询收费标准,提高服务水平。除提供纸质查询外,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信息化查询,并通过网络逐步实现土地登记资料的异地查询。
  各地要依据本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细化有关规定,不断提高土地登记规范化水平。
  此文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为5年。


                              2012年9月6日
















集中采购可能面临尴尬局面(2006-2-28)
来源于《法制早报》
□本报记者 雷建明 魏丹 2006-2-27

业内专家对社会中介代理政府采购项目有所顾虑,忧心新《办法》产生消极影响

2005 年末至 2006 年初《中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和《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分别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先后颁布。两个部委接踵而至出台的两个办法给我国的公共采购市场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期望的是其能够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市场,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记者向这一领域内的资深律师谷辽海提出“《办法》的出台是否将有利于政府采购健康发展”这样一个问题,他认为两《办法》的出台造成的消极影响远远大于其所应有的积极作用。

多项立法相冲突

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从 1996 年试点开始,直至 2003 年财政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来,可以说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一路走来是在逐步摸索中前进着的,针对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各政府单位也根据具体情况相应出台各系统各部门的政府采购相关规章制度。

对于已经出台的《中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和即将出台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由于其分别是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制定,谷律师认为两个《办法》因为是对同一采购主体、采购客体产生制约,此时必然会发生抵触和冲突。两个部委所规定的《办法》,都属于部门的行政规章,其法律效力较低,难以对全国的公共采购代理业务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

法规“一路走来”

与国际上的政府采购制度接轨, 2003 年 1 月 1 日 开始,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各团体组织、各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由本级政府设立的政府采购中心执行统一的采购任务,也就是集中采购,我国《政府采购法》在统一公共采购秩序的同时,明确了政府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主管机关,也就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

由于我国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过去的公共采购,尤其是比较大的工程采购,分别是由各级政府的计划部门立项、审批,所以在我国的《招标投标法》中规定,国家重大投资项目即政府采购项目分别由各级政府的计划部门立项审批。

《政府采购法》出台之前,我国的公共采购市场一直是处于“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也就是各部委分别管辖各自的公共采购市场,而国家计划部门从中牵头和协调相关的矛盾。从政府采购的这个角度来说,我国一直以来是分散采购,也就是各委部自己采购所需要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或者自行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代理采购。根据我国《立法法》规定,新法优于旧法,后法优于前法。《政府采购法》出台后,为了执行法律的规定,我国中央一级的政府专门设立了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执行各部委所需要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任务。

采购方式“一变再变”

谷律师针对于采购方式这样谈到: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就是招标采购。《中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所说的中央投资项目,以及从事项目业主招标、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招标、政府投资规划编制单位招标,以及中央投资项目的勘察、可行性研究、设计、设备、材料、施工、监理、保险等方面的招标业务,也就是我国《政府采购法》所说的中央国家机关、团体组织、事业单位等采购人,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通过招标方式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现行法律规定,必须委托我国中央一级的政府采购中心集中采购,而不能由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招标公司进行代理。

消极影响

谷律师认为《中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我国公共采购市场走向法制化轨道没有任何帮助,相反,阻碍了我国政府集中采购的发展方向,而且与国际上的政府采购制度也是背道而驰的。他认为该《办法》有扰乱我国公共采购市场的统一监督管理的危险。

《中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依据《政府采购法》从事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的采购代理机构,其资格认定与管理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不适用于本办法。

我们知道,勘察、可行性研究、设计、设备、材料、施工、监理、保险等方面的招标业务,均属于政府采购服务方面的业务,《办法》故意混淆了政府采购对象、公共资金、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采购方式、采购程序、主管机关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致使社会公众和广大的供应商无所适从,给监督管理造成了严重的障碍。

用“条子”钻“空子”

有不少人担心《办法》出台后将不利于政府采购的健康发展,担心《办法》的出台会给社会代理中介机构开了“便利的大门”,担心社会中介代理政府采购项目会影响政府采购中心和采购办的正常工作。

对此,谷律师同样表示担心。他认为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招标公司遍地开花,五花八门,各显神通,通过不正当竞争和各种不法手段,从中央机关各部委招揽采购代理业务,使我国的集中采购业务走向萎缩。他认为《中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不可能给我国的公共采购事业带来春天。同时他还对各级政府机关为集中统一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而专门设立的政府采购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产生忧虑。

为了解决前述矛盾和部委之间的权力之争,谷律师提出建议,认为立法机关须将我国现有的《招标投标法》中相关的内容纳入到我国的《政府采购法》中,与此同时,他还建议我国的立法应该拒绝以营利为目的的招标公司代理政府采购业务,我国现行的两部公共采购法即《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只有走向统一,才能与逐渐 WTO 《政府采购协定》接轨。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