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规定(试行)》 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6 00:10:29  浏览:94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规定(试行)》 的通知

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政府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规定(试行)》 的通知

兰政发【2007】6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兰州市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规定(试行)》已经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六月十三日


兰州市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增强和完善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平抑价格的调控机制,规范价格调节基金的建立、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价格调节基金是市政府动员社会各方面多渠道筹集,用于平抑和稳定与人民生产生活关系重大的重要商品价格的专项资金,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内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 市价格调节基金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市物价、财政、国税、地税、发展改革、监察、审计、公安、工商、建设、房产、商务等行政管理部门为市价格调节基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各自的职责权限内,共同做好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价格调节基金领导小组下设市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物价局,具体负责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管理、使用和监督及日常工作。
第五条 价格调节基金由市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负责委托相关部门代征,也可根据需要直接组织征收。
价格调节基金委托代征协议由市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报市财政部门备案。市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应当对受委托单位收取价格调节基金行为实施监督。
第六条 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范围及标准:
(一)对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单位(学校、幼儿园、医院除外)按其年收费额的1%征收价格调节基金。
(二)属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提价的,按提价年增加收入金额的3%-5%逐年征收价格调节基金。
(三)对经营住宿业务的宾馆、饭店、旅社、招待所按住宿每日每床1-5元的征收标准征收价格调节基金。
(四)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按销售价格总额的1‰征收价格调节基金;从事装饰、装璜的企业按其营业额的0.5%—1%征收价格调节基金;从事物业经营的企业按其收费总额的0.5%征收价格调节基金。
(五)餐饮业按营业额的0.5%—1%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娱乐业(包括歌舞厅、网吧、卡拉OK厅、录像厅、游艺厅、音乐茶座、酒吧、发廊、洗浴、照像馆、台球、保龄球等)按营业额的2%征收价格调节基金。也可由征收单位实地测算,确定月征收金额,按月或按季征收。
(六)从事服务业(包括代理业、旅游业、仓储业、租赁业、广告业及其他服务)的企业按服务收入总额的1%征收价格调节基金。
其他行业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由市价格调节基金领导小组按规定适时开征。
第七条 价格调节基金可按月定额征收,也可据实征收。
第八条 价格调节基金原则上不能减、免。被征收单位确因经营困难,可书面提交减、缓缴申请,经市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审核后,由市价格调节基金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 在市财政部门开设价格调节基金专户,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各项规定,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截留、坐支或挪用。
第十条 征收价格调节基金时,要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专用票据,并加盖“兰州市价格调节基金专用章”;否则,被征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缴。
第十一条 价格调节基金的主要用途:
(一)用于政策性补偿。当政府对群众生产生活必需的重要商品实施价格紧急措施、干预措施时,给执行相关政策的生产者、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可运用价格调节基金给予补偿。
(二)用于平抑价格异常波动。当粮油副食品等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剧烈波动时,根据价格波动的原因、影响的环节,可适时使用价格调节基金对相关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或消费者给予适当补贴。
(三)用于价格救助。当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或者政府提价影响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时,可使用价格调节基金向低收入困难群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动态价格补贴。
(四)用于支持重要商品储备。对生活必需品等重要商品储备给予补贴,以保证适时收购或投放,平衡市场供求,稳定市场价格。
(五)用于为保障供给、促进流通和结构调整进行的政府资助。当市场供不应求造成价格持续上涨时,可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生产基地建设;当肉、蛋、奶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时,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大规模畜禽生产者和种畜、种禽企业给予补贴;支持价格信息发布,向消费者、经营者、生产者提供免费的价格信息;支持与副食品等农产品相关的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的引进、示范及推广;扶持科技含量高的及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
(六)用于政府规定的其他需要调控价格的方面。
第十二条 价格调节基金的使用,应当由使用单位编制使用计划,报市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审核,经市价格调节基金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
重大事项应当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 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机关和代征单位不得擅自扩大或减免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对违反者由有关机关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第十四条 征收单位坐支、截留价格调节基金,追究当事人和单位领导的行政责任,并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法律责任。
征收人员利用职权,不经批准擅自减、缓、免征的或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相应处理。
第十五条 干扰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工作,妨碍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征收价格调节基金时对被征收者需实行优惠政策的,按本市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市价格调节基金领导小组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西省〈民兵工作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

江西省人民政府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西省〈民兵工作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26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西省《民兵工作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已经2003年11月7日省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省 长 黄智权
二○○三年十二月九日





(2003年11月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12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26号公布)



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赣发[2002]6号)的部署,我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已全面铺开。为配合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现决定对《江西省〈民兵工作条例〉实施细则》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十一条修改为:“民兵应急分队采取赋予任务的办法,在基干民兵组织中落实。原则上设区市建营,编3至4个连;县建连,编3至4个排。编制员额与基干民兵分队现行编制一致,并落实20%的预备数。”

二、第三十四条修改为:“民兵武器装备的调动,按照管辖范围,在县范围内的,由县人民武装部批准,报军分区主管部门备案;在设区市范围内的,由军分区批准,报省军区主管部门备案;在本省范围内的,由省军区批准;调出民兵系统或调出本省的,报总参谋部批准。经军事领导指挥机关确定配发民兵武器装备的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或要求上交武器装备。企业事业单位搬迁,所配发的民兵武器装备一般不得带走,确需带走时,必须按照上述调动的审批权限批准后,由迁出和迁入所在地的县人民武装部办理交接手续。”

三、第四十五条修改为:“农村的民兵和民兵干部在参加军事训练期间,其误工补贴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解决,标准按照当地同等劳力的收入水平确定,当年兑现。企业事业单位的参训民兵和民兵干部在参加军事训练期间,由原单位照发岗位工资和奖金,原有的福利待遇不变,其伙食补助和往返差旅费由原单位按规定报销。城市民兵教育训练经费和大项活动经费由同级人民政府予以解决,不足部分实行社会统筹解决。乡(镇)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解决;街道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予以解决。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江西省〈民兵工作条例〉实施细则》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




西安市旅游条例

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常委会


西安市旅游条例
(2004年12月23日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5年3月30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
西安市人大
2005.03.3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本市旅游业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行为,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旅游业,是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信息等服务的产业。

  本条例所称旅游经营者,是指从事旅游业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本条例所称旅游资源,是指可供游览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旅游业经营、旅游活动和旅游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旅游业发展应当突出西安历史文化特色,坚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五条市旅游局是本市旅游业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旅游业实行监督管理。

  建设、规划、工商、公安、价格、交通、文化、环保、文物园林、民族宗教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旅游业促进和发展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旅游业经营者可以成立或者加入旅游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第二章旅游促进与发展

  第七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景区、景点品位,改善旅游环境。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城市整体形象宣传、旅游公益设施的建设和重大旅游促进活动的组织等。

  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辖区旅游发展的需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第九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与周边地区和旅游城市的协作配合,互通信息,客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旅游合作。

  第十条市、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指导实施,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推广和大型旅游活动。

  第十一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推进旅游经营者依托本市工业、农业、商业、体育、科技、文化、文物、教育和卫生等社会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的品牌化。

  第十二条鼓励外地旅行社组织当地旅游团队直接来本市旅游观光。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外地旅行社及其组织的旅游团队提供便利。

  第十三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开展旅游统计分析,建立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的旅游信息。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公益性旅游咨询机构和网站,并在公共交通枢纽站点、旅游集散站、主要旅游景区、景点设置旅游信息多媒体设施,为旅游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第十四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旅游电子商务提供相应的保障和公共服务,鼓励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网上信息查询、预订和支付等服务功能,实现网上旅游交易。

  第十五条本市制定公共客运规划时,应当听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安排公共客运线路和设置站点时,应当兼顾旅游发展的需要。

  本市市内旅游线路规划,应当纳入城市交通线网规划。

  本市旅游线路及其设施的配置,应当与公共客运线路及其设施的配置相协调。

  第十六条建立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和旅游警示信息发布制度。

  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假日期间及放假前一周,通过大众传媒逐日向社会发布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的住宿和交通等旅游设施接待状况的信息。

  相关旅游区域发生自然灾害、疾病流行或者其他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相关部门发布的通告,及时向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发布旅游警示信息。

  第十七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旅游院校、旅游专业建设,促进旅游科研、教学和职业培训工作,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第十八条本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旅行社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

  第十九条鼓励利用有关专业会议、博览交易、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科技交流等活动,宣传本市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章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第二十条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应当听取公众的意见。旅游业发展规划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委托境内外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

  第二十一条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市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和评估,建立旅游资源档案,指导具有西安特色和文化内涵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 第二十二条鼓励国内外的投资者在本市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设施。

  第二十三条鼓励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市、区、县人民政府对开展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引导和支持。

  第二十四条新建、改建、扩建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设施,必须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批旅游建设项目时,应当听取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五条禁止建设有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有害旅游者身心健康的人造景点。

  禁止在旅游资源保护区及旅游景区、景点内修建墓地、毁坏林木、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或者擅自采石、挖沙、搭建棚房、狩猎等破坏景观和生态的活动。

  第四章旅游者权益保障

  第二十六条旅游者享有以下权利:

  (一)要求旅游经营者全面提供旅游服务的内容、标准、费用等真实情况;

  (二)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服务项目和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

  (三)要求旅游经营者执行行业规定和履行旅游合同;

  (四)获得人身、财产安全保障;

  (五)人格尊严、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受到尊重;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七条旅游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二)尊重旅游地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

  (三)遵守旅游活动秩序、安全和卫生管理规定;

  (四)爱护旅游景物和设施;

  (五)履行旅游合同。

  第二十八条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争议的,旅游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与旅游经营者协商;

  (二)向消费者协会、旅游行业协会投诉;

  (三)向旅游、工商、价格等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四)旅游合同中约定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申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九条旅游者应当自觉遵守有关安全规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五章旅游经营与管理

  第三十条旅游经营者应当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依法经营、规范服务,公开服务的内容、标准和费用。

  第三十一条旅游经营者应当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设置内部安全管理机构或者专门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切实保障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况,旅游经营者应当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旅游经营者应当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向旅游、公安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二条旅游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组织或者提供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违反社会公德的活动和服务;

  (二)胁迫、欺骗旅游者消费;

  (三)强行向旅游者兜售物品;

  (四)向旅游者索要或者收受回扣;

  (五)向旅游者索要小费或者其他财物;

  (六)殴打、谩骂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旅游者;

  (七)其他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旅游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受法律保护。旅游经营者有权拒绝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摊派和检查;有权拒绝旅游者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旅游合同约定内容的要求。

 第三十四条旅行社的申办、审批及管理,按照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执行。取得《旅游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向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活动。

  旅行社经营者应当按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核定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

  旅行社设立的业务门市部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并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旅行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交纳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的使用和管理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从事导游业务的人员,必须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和导游证。导游人员未经旅行社或者旅游服务机构指派,不得擅自从事导游业务。

  旅行社不得聘用无导游证的人员从事导游活动。

  第三十六条旅行社与旅游者订立旅游合同,应当明确服务项目、价格标准、违约责任等事项。

  订立旅游合同,应当参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推荐的旅游合同示范文本。

  第三十七条旅行社将已经订立旅游合同的旅游者转给其他旅行社出团的,应当征得旅游者的书面同意并签订补充协议;旅游者不同意的,旅行社应当全部返还旅游者预付的旅游费用,并且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予以赔偿。

  第三十八条实行旅游景区、景点等级评定制度。旅游景区、景点等级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实行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制度。星级饭店的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星级饭店必须按照星级标准提供服务。禁止以星级称谓或近似称谓对非星级饭店进行宣传。

 第四十条旅游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实行一票制。旅游景区、景点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置“园中园”重复收费;

  (二)擅自摆摊、设点;

  (三)围追游售商品;

  (四)圈地占点收取拍照费。

  第四十一条旅游经营者应当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如实提供旅游经营情况和有关资料。

  第六章旅游监督与检查

  第四十二条市、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管理和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执法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应当出示执法证件,依照法定程序,公正、文明执法。

  第四十四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旅游投诉电话,接受旅游者的投诉。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旅游者投诉后,应当在十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当在四十五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答复投诉者;对属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并告知投诉者。

  第四十五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旅游经营者信用档案,对违法行为的处理结果定期予以公布。

  第四十六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旅游经营活动。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停建,限期拆除。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二)、(四)、(五)、(六)项规定,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6个月。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15天至30天,可并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二)、(三)、(四)项规定,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旅游经营者造成旅游者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并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其他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四条对个人处2千元以上、对单位处2万元以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的,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五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行政不作为的,由其所在的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六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7月30日西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1998年8月22日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旅游业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