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纳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三年执行计划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22:06:13  浏览:996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纳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三年执行计划

中国政府 加纳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纳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三年执行计划


(签订日期1991年2月22日 生效日期1991年2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纳共和国政府为发展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和加强两国在文化领域中的合作,根据两国政府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四日签订的文化协定,特签订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三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如下:

               文化艺术

  第一条 加方派一艺术表演团体访问中国,人数不超过二十五人。

  第二条 加方派二名文化官员于一九九一年访问中国,为期十天。

  第三条 双方鼓励各自的国家博物馆交流博物馆学方面的信息。

  第四条 双方鼓励两国博物馆人员之间的交往,具体事宜由双方有关部门另行商定。

  第五条 双方鼓励交换影片,并互办电影周。

  第六条 双方在影片制作方面予以合作。

  第七条 双方相互举办一次工艺品展览。

  第八条 双方在一九九二年互办少儿艺术比赛,具体时间和主题由双方共同商定。

  第九条 双方在一九九一年互派少儿艺术团(以民族器乐节目为主,含舞蹈、武术表演)访问。

  第十条 加方于一九九二年派两名剧院管理人员访问中国,具体细节通过外交途径商定。

  第十一条 双方鼓励两国图书馆间交换出版物和其他资料。

  第十二条 双方互派二至四名图书馆工作人员访问,为期十至十四天。

             教育 科学 技术

  第十三条 中方每年向加方提供十个奖学金名额,主要接受加在职的大学高中教师、政府官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医生来华深造,具体事宜通过外交途径商定。

  第十四条 双方鼓励两国专家和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

  第十五条 双方各指定一所大学建立学术交流联系,通过互换教师讲学、任教、进修、科研和互换图书资料加强合作,具体事宜由两校直接商定。

  第十六条 双方同意交换教学资料和科研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教育体制。

                卫生

  第十七条 双方努力建立两国医学院校和医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第十八条 双方努力促进卫生、生物医学和传统医学方面的信息交流。

                体育

  第十九条 中方派一名乒乓球教练赴加执教,为期半年,费用问题另商。

  第二十条 中方接待加方七人乒乓球队到中国访问比赛,为期两周。

               一般规定

  第二十一条 如无特殊情况,有关执行本计划的费用事宜,应遵守以下规定:
  双方互访人员的国际旅费由派遣方负担,在对方国家的食宿和交通费用由接待方负担。
  根据本计划交换的留学生的往返国际旅费,由派遣方负担。
  关于展览,派遣方负担展品运抵接待国目的地及从该国最后一个展点返回派遣国首都的运输费和展品展出期间的全部保险费;接待方负担组织展览和宣传的费用。

  第二十二条 在执行本计划过程中,如需增减项目或出现任何问题,双方应协商解决。

  第二十三条 本执行计划自双方代表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
  本执行计划于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二日在阿克拉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加纳共和国政府代表
       崔  杰           穆罕默德·阿卜达拉
       (签字)             (签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海省人民政府予以废止的第二批规章目录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7号


  《青海省人民政府予以废止的第二批规章目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批通过,现予公布,目录所列规章自公布之日起废止。

                           省长 白恩培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青海省人民政府予以废止的第二批规章目录

序号       规章名称          发布机关及文号
1、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营 1986年9月24日省人民政府发布
   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青政〔1986〕107号
   的实施意见
2、 青海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办法  1988年6月14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青政办〔1988〕58号3、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化肥、农药 1988年11月29日省人民政府发布
   、农膜实行专营的实施办法         青政〔1988〕188号4、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 1990年7月17日省人民政府发布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通知》的通       青政〔1990〕71号
   知
5、 青海省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管理 1990年8月13日省人民政府发布
   办法                   青政〔1990〕77号
6、 青海省闭路(有线)电视管理暂 1990年8月18日省人民政府发布
   行办法                  青政〔1990〕80号
7、 青海省离休退休人员聘用管理办 1990年8月22日省人民政府发布
   法                    青政〔1990〕81号
8、 青海省道路运输管理规定    1991年12月11日省人民政府令
                  第8号发布施行
9、 青海省牧业税征收管理办法   1995年5月19日省人民政府发布
                        青政〔1995〕35号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 30 号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5月1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 孙文盛

二○○五年五月二十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指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采取专项地质工程措施,控制或者减轻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


第三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均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四条 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第五条 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在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资质等级与业务范围



第六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第七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 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八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

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第八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人民币一千二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人民币六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第九条 除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资质条件外,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中申请施工资质的单位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二)有健全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近五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三)技术人员中外聘人员不超过百分之十。


第十条 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大、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


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


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


第十一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分为大、中、小三个类型。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治理工程总投资在人民币二千万元以上,或者单独立项的地质灾害勘查项目,项目经费在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治理工程所保护的人员在五百人以上;


3.治理工程所保护的财产在人民币五千万元以上。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治理工程总投资在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或者单独立项的地质灾害勘查项目,项目经费在人民币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2. 治理工程所保护的人员在一百人以上、五百人以下;


3. 治理工程所保护的财产在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五千万元以下。


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属于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第三章 申请和审批



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机关为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申请的具体受理时间,由审批机关确定并公告。


第十三条 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应当在审批机关公告确定的受理时限内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资质申请表;


(二)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和设立单位的批准文件;


(三)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或者有关部门登记的证明材料;


(四)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任命或者聘任文件;


(五)当年在职人员的统计表、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名单、身份证明、职称证明;


(六)承担过的主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有关证明材料,包括任务书、委托书或者合同,工程管理部门验收意见;


(七)单位主要机械设备清单;


(八)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的有关材料;


(九)近五年内无安全、质量事故证明。


上述材料应当一式三份,并附电子文档一份。


资质申请表可以从国土资源部的门户网站上下载。


第十四条 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资质单位在申请资质时弄虚作假的,资质证书自始无效。


第十五条 申请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向国土资源部申请。


申请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向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


第十六条 审批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批工作。逾期不能完成的,经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再延长十日。


第十七条 审批机关受理资质申请材料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限内。


对经过评审后拟批准的资质单位,审批机关应当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七日。


公示期满,对公示无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予以批准,并颁发资质证书;对公示有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其申请材料予以复核。


审批机关应当将审批结果在媒体上予以公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的乙级和丙级资质,应当在批准后的六十日内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十八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由国土资源部统一监制。


第十九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内,向原审批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审批机关应当对申请延续的资质单位的从业活动进行审核。符合原资质条件的,换发新的资质证书,有效期从换发之日起计算。经审核,发现达不到原资质条件的,不予办理延续手续。


符合上一级资质条件的单位,可以在取得资质证书两年后或者在申请延续的同时,申请升级。经审核,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上一级资质条件的,审批机关应当换发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


第二十条 资质证书遗失的,在媒体上声明后,方可向原审批机关申请补领。


第二十一条 资质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的,应当及时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重新申请。


资质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三十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资质单位破产、歇业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业务活动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注销手续后十五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材料。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发现资质单位的资质条件与其资质等级不符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对其资质进行重新核定。


第二十三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手册,如实记载其工作业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十四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技术成果和资质图章管理制度。资质证书的类别和等级编号,应当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有关技术文件上注明。


第二十五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担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事故责任单位应当停止从业活动,并由原审批机关对其资质条件进行重新核定。


第二十六条 资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或者其他技术人员应当参加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培训。


第二十七条 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资质单位,应当在项目合同签订后十日内,到工程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跨行政区域的,资质单位应当向项目所跨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资质单位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及时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注销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资质单位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审批机关或者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颁发资质证书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不予颁发资质证书的;
  

(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四)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取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于本办法实施后六个月内,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到审批机关申请换领新证。逾期没有申请领取新的资质证书的,原资质证书一律无效。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5年7 月 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